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
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
暨“模拟法庭教学的规律及常态化”论坛
会议简报
2018年9月8日,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模拟法庭教学的规律及常态化”论坛在吉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召开。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晨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许身健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杨晓雷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张光君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张峰振教授、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赵静波教授等三十余位关心模拟法庭教学的教师出席会议。
会议第一单元由王晨光教授主持。王晨光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吉林大学法学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对吉大法学院成立70周年和模拟法庭教学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王晨光教授回顾了模拟法庭教学从比赛中发展起来的历程,认为模拟法庭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发展路径、师资队伍和指导教材方面的困难和不足。
首先,模拟法庭教学发展面临着作为一项比赛还是一门课程的路径选择困难。就现在法学教育来看,缺乏实践性教学。教育部主管司长上午的发言也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助益于培养法学人才。模拟法庭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好方式。然而,模拟法庭主要从比赛搞起来,不免带有一些“走秀”、“跑跑龙套”的因素。当下的理律杯、Philip C. 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和Willem C. Vis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比赛是培养参与者法律技巧、技能、思维和表达陈述能力的模拟法庭教学,然而参与人数受到限制。国内目前主要还是处于比赛层面。在这一方面江苏师范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做的比较好。我们现在需要将模拟法庭从打比赛发展到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常规化教学。这也符合教育部的法学实践教学要求。
其次,模拟法庭教学发展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的困难。目前教学评估的指挥棒并不在实践教学上。职称晋升主要看教师的学术成果。我们需要调整指挥棒。模拟法庭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部门法。最近的京东总裁引起的案件首先既涉及刑法,但又引发了证券法或公司法(如是否有不实信息)等问题。这说明模拟法庭不是简单一个合同,而是涉及刑法、民法、公司法和行政法的综合课程。目前教学评估对于实践性教学却很难适用。
再次,模拟法庭教学发展面临着教材问题。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提炼出比较好的案例素材,怎么去指导学生。从判决书上找寻案例素材是存在局限的。互联网的发展有时可能导致学生不去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辩护策略和辩护大纲。
模拟法庭是一个好东西,但是现在遇到了困境。如何探索出更好的模拟法庭发展路径,是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办“模拟法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需要脚踏实地,逐步推开。
第一位发言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孟军副教授做了题为“法律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思考”的发言。孟军老师认为,在教师观上,存在“工具人”/“目的人”,“服务者”/“自主者”,“从属者”/“独立者”等三种区分;在法律实践教师队伍上,存在专业化、异质化和多元化三种特征倾向;在科学的教学规范方面,强调习得教学规范,重视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兼顾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灵活的个性化教学方面,注意个性和共性问题,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在评价机制方面,存在一视同仁、差别对待和双轨制三种评价方式,双轨制是一种合理的评价机制。
第二位发言人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石悦教授的学生代为宣读了题为“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课程设置的地位阙如及进路”的发言提纲。石悦教授认为,目前模拟法庭以表演型居多,模拟法庭课程在法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付诸阙如,存在培养目标上的重本抑末、性质界定上的无足轻重和教学模式上的无章可循等问题。其实,模拟法庭课程在法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升实战能力的最佳手段、融通法学知识的最佳方式、了解诉讼程序的最好见证和实现角色呈现的最好途径。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课程设置的进路包括:突出培养目标的实践定位;提升课程性质的核心地位;加强教学模式的多重转变。
第三位发言人西南政法大学张光君教授做了题为“模拟法庭教育:从精英走向普惠”的发言。张光君教授认为,投入到模拟法庭教学的老师都是很有情怀的老师,我国吸收了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职业教育模式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素质教育模式,建构一种多元化教育模式。首先,模拟法庭教育尝试系统化改造灌输式教学方式,契合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契合我国多元化法学教育模式的需求。其次,模拟法庭教育承载的功能包括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模拟法庭教育的性质涵盖探究性、应用性、逼真性、直观性、全面性和创新性。最后,模拟法庭教育要秉持“大教育观”,把灌输式的模式转化为“模拟法庭教育的模式”。西南政法大学采取了独特的模拟法庭教育的实施策略,择取了四个课堂叠加的模拟法庭教育,设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
第四位发言人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张峰振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模拟法庭的模式与路径”的发言。张峰振教授首先介绍了江苏师范大学的三类实践教学方式:法律援助、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庭。他认为,我国高校模拟法庭的运行模式可以划分为:以普法宣传或学生活动为目的的模拟法庭活动、竞赛形式的模拟法庭、作为教学活动的模拟法庭。我国高校模拟法庭的性质定位,究竟作为校内外学生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还是作为法学理论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抑或独立的一门法学实践课程?因此,中国高校模拟法庭有三种模式选择:以普法宣传或学生活动为目的的模拟法庭活动,竞赛形式的模拟法庭,作为教学活动的模拟法庭。中国模拟法庭课程的实施路径涉及课程内容设计、指导老师、模拟法庭课程案件的选取、模拟法庭课程成绩的评定等内容。最后,中国模拟法庭规范发展的保障是制定《模拟法庭课程基本规范(指南)》。
第五位发言人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赵静波教授做了题为“模拟法庭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思路”的发言。赵静波教授首先介绍了长春理工大学的三种实践教学方式: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和专业实习。我们参与的模拟法庭活动主要包括东北地区模拟法庭比赛、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和吉林省模拟法庭竞赛。首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教给学生何种知识和技能。各位部门法老师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好,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单打独斗。模拟法庭与其他实践课程的衔接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对表演性的模拟法庭形式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邀请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和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来现场指导,但参与人数不多,受众范围不大。其次,模拟法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也面临困难。实际从事律师执业工作的教师人数不多,从事模拟法庭教学的意愿也不足。最后,教师评价指标和教学评估体系影响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建议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呼吁调整教师评价指标和教学评估体系,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方面力量来推动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
第六位发言人中国政法大学许身健教授做了题为“如何利用网路平台提升模拟法庭课程教学质量”的发言。许身健教授认为,模拟法庭的地位已经达成共识,但是高校更看重比赛,学生也仅局限于表演。利用网络平台提升模拟法庭课程教学质量是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新要求。当前学生交学费不多,消费者意识不强。随着学生消费者意识的增强,提升模拟法庭课程教学质量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和“互联网+”的手段。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提出,要改变学生围着老师打转的课堂模式,线下学生的活跃度低于线上学习。因此,课程模式需要发生变化,信息科技要进入教育,主导教学的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通讯技术的推广等新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这进一步要求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国政法大学“法庭论辩技巧课程”开展运用了模拟法庭点评反馈教学法,包括学生自我点评、同学点评、教师点评反馈(点题、回放、诊断、治疗等四步)。实践教学平台是一套依附于纸质教材、立足于管理者、服务于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揭示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预习,学习,复习)。教学新模式的前景是,打造以“教学平台+书本教材”为基础的教学体系的法学实践教学整体解决方案。
会议第二单元由许身健教授主持。
第一位发言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杨晓雷教授做了题为“模拟法庭教学的价值定位与操作标准探讨”的发言。杨晓雷教授首先分析了学生法律文化活动、部门法课程教学环节、模拟法庭赛事活动等模拟法庭活动的现状,考察了模拟法庭在教学体系上的定位(价值共识和运行困境)与模拟法庭运行的基本条件和要素(特定案例:实体法上的知识;司法程序:程序法上的知识;实战技能:实战的知识)。其次,提出模拟法庭的价值定位应当是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训练平台和能力技术体系;模拟法庭的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平台运行和实务操作技术能力上的要求,而不再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知识。最后,区分了平台化合作运行模式和独立课程模式等两种高质量模拟法庭课程的运行模式,建议模拟法庭教学可以吸取模拟联合国的社会化和商业化经验。
第二位发言人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胡海容副教授做了题为“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教学设计与运行评价”的发言。胡海容教授首先介绍了开设知识产权模拟法庭课程的背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类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培养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开展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教学尤为必要。其次,介绍了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模拟法庭设计。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模拟法庭课程32学时,2个学分。课程利用了“课堂派”电子平台,邀请知识产权法官、国家知识产权复审委审查员和律师参与模拟法庭教学活动。课程选取了晓宇火锅不正当竞争案件等去案例素材。“舌尖上的知识产权”讲座吸引了不少学生。最后,反思了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教学评价,提出存在课程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课程体系有待提高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参观我们学校的“知识产权文化展览馆”!
第三位发言人燕山大学法学系陈海平副教授做了题为“从实验到实战”的发言。陈海平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模拟法庭教学现状,进行“实验”式模拟法庭教学观察,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无止境。其次,介绍了燕山大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包括职业准入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在内的法律职业能力体系。最后,探索了模拟法庭教学改革,提出模拟法庭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是从“实验”走向“实战”,改变教师“导演”、学生“表演”的“走秀”模式,实现学生找案、举例、庭审、用法的“实战”模式。
第四位发言人中山大学杨建广教授做了题为“模拟法庭教学常态化的中山大学模式”的发言。杨建广教授认为,数字化刑事诉讼仿真教学系统是支撑模拟法学教学的系统平台。中山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模拟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模拟法庭)的课程。这门课程36学时,2学分(2018年版培养方案改为1学分)。这门课程利用线上语音聊天工具和法庭审判直播开展刑事诉讼模拟法庭教学。首先,数字化刑事诉讼仿真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与创新包括:运用法治系统工程方法,创设课内外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整合多种实验设备和软件,实现多学科、异地同步的理论与实务实时、交叉教学,实现法律技能演练的智能化、高仿真性;建立资源资源共享互动性平台,为老师与学生搭建线上线下的沟通桥梁。其次,数字化刑事诉讼仿真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成效。最后,介绍了数字化刑事诉讼仿真教学模式的常态运作与示范价值。
第五位发言人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李健副教授做了题为“模拟行政听证会的教学实践”的发言。李健副教授结合自身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经历谈了开设模拟行政听证会的经验。首先,开展动员,选择一个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总导演,由学生选择10位同学参与听证会。其次,学生自主选题,与老师协商确定最后题目。确定的题目包括食堂饭菜价格和公交车费等主题。复次,学生事先排演,然后开展模拟行政听证会师老师主要把控不要把听证会变成辩证会。最后,总结阶段包括学生生的自我点评和老师的总结发言。听证会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强学生对听证会的认识以及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印象。不足主要是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够,一次参与的受众面不大。目前的选题主要限于抽象性行政行为,以后会尝试具体性行政行为。
许身健教授在点评中认为,以后大会可以专门设分论坛,详细讨论模拟法庭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技术交流。
在自由讨论阶段,胡海容副教授建议,教指委组织设立一个全国性的模拟法庭比赛。何勤华教授认为,设立全国性的模拟法庭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也涉及承办单位、经费赞助等一系列难题。
在第三单元论坛总结部分,王晨光教授做了精彩的总结。尽管这次论坛时间有限,各位老师还是对模拟法庭教学推广抱有很大的热忱。我代表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感谢大家。同时,我也感觉到压力山大。模拟法庭教育可以系统化改善灌输式教育,这也意味着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会与教指委沟通,努力将模拟法庭教学作为评估各个法学院校的一个指标。我们会到编写模拟法庭教学指南,首先编写初稿,然后请大家提意见,修改定稿,作为推广模拟法庭教学的指引。我们争取在每个学校保送一个案例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模拟法庭教学案例选编。我们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网络教学来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最后,结合泰州天价案、长春长生疫苗案以及自身的经验说明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可能会注意到一些传统的理论研究者可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挖掘这些的问题的理论空间。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运用新的模拟法庭教学方式,推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紧结合在一起,系统化改造灌输式教育的不足。
在大会最后的全体会议上,西南政法大学张光君教授代表本次模拟法庭教学论坛向大会做了论坛讨论的汇报。
(吉林大学法学院陶洪岩、孙乐驰记录,王小钢教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