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模拟法庭教学分论坛简报
2019-12-19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

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

暨“模拟法庭教学资料与教学方法”分论坛

会议简报

 

2019112日,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模拟法庭教学资料与教学方法”分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召开。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晨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许身健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张光君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项焱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杨向东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张峰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陈山教授等四十余位从事及关心模拟法庭教学的教师出席会议。

王晨光教授在致辞中感谢上海政法学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以及欢迎各与会老师的积极参与。王晨光教授指出,目前模拟法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区域性赛事的发展情况良好。此次会议则旨在探讨与交流各校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特点及优秀经验,同时发现现存的问题,从而推动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更深层次发展。王晨光教授还呼吁在座教师,反思目前模拟法庭竞赛模式,思考有关模拟法庭活动模式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如何促进学生更多参与到模拟法庭活动中来;进一步思考及探讨模拟法庭案例的编写等教学资料方面的问题。

主旨发言单元由张光君教授主持。第一位发言人中国政法大学许身健教授以王萍案为例阐述了案例教学及案例编写两方面的问题。许身健教授在如何围绕案例开展教学方面提出,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为训练学生核心的法律技能,包括文书写作、证据调查、职业伦理等,在以审判为中心或言辞审理的诉讼模式下,说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在法大开展模拟法庭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开场陈述、询问对方证人、终结陈词等环节以训练学生的说服的技能,避免审判成为一种走形式、念稿子的审判,同时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说服、如何写作。许身健教授进一步分享了体验式教学和点评反馈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法,并分步骤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学生任务分配及老师的角色。在案例如何编写问题上,许教授提出,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当注意案情的平衡,即在一个案件中同时存在对双方都有利及不利的事实,训练学生在模拟的庭审中利用双方都认可的事实构建不同的案件理论以反驳对方主张的能力。 同时,建议联合法律硕士教学案例库建立模拟法庭案例库。      

第二位发言人中华女子学院刘永廷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华女子学院模拟法庭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开设及培养方案修订的时间、课程性质、课时设置及教师教学工作分配等问题。其次,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刘老师进一步阐述了教学团队结构、课程标准设置、教学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刘永廷老师指出,模拟法庭教学中现存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将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并入模拟法庭课程,学生课业压力大,教师教学评估反馈结果不佳;模拟案例难度难以把握,缺少事宜的教学案例资源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位发言人中国海洋大学梅宏教授作了题为“模拟法庭研究型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的发言。梅宏教授首先阐述了教研相长的模拟法庭研究型教学的理念,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其基于学习理论,改变教学套路,强化教师为学生学习导航的职责,从法律冲突情境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教学合伙人”、法律话剧以及模拟法庭研究型教学的案例库建设四方面入手,积极探索“角色代入式”教研演练的研究型教学方案,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好奇心,通过案例实际展开,投入思考,方法与时俱进,实现高质量的学习与科学研究,为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第四位发言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陈山教授作了主题为“刑事司法实务模拟课程及其发展”的发言,对川师大的《刑事司法实务模拟》课程现状以及未来的思考进行简要报告。该课程2009年着手开发,于2013年基本成型,并在2018年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继续巩固。课程拥有大型、仿真和对抗三大特点,教学成果可观。在课程优化方面,陈山教授认为首先应将诉讼活动信息化:现实中的科技法庭,使得传统仿真教学难以跟上形势。未来是否考虑致力于一种虚拟仿真式的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尝试同步实现信息化,考虑虚拟仿真的模拟法庭教学,用虚拟仿真模拟法庭软件,创造虚拟空间内全套的办案流程。其次,应该对当前模拟法庭教学的再进化:传统模拟法庭教学还可以更多地与法律实务部门合作,使其更加具有“真实性”,例如角色替代和影子法庭。

第五位发言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李明华教授作了“民事诉讼实务模拟教学案例的使用”的发言,从民事诉讼实务模拟教学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模拟法庭课程的现状与发展。李明华教授介绍了民事诉讼实务模拟课程性质与课程模式,并通过实验案例证据目录与案情简介精细化展示了民事诉讼实务模拟实验案例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模拟法庭数量不足、角色教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或整合、硬件条件不完善等待改进之处。

第六位发言人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张光君教授作了“模拟法庭教学范式的反思与优化”的报告。张光君首先分析了模拟法庭教学范式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的脑神经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模拟法庭教学范式优化。其次,在模拟法庭教学范式功能定位中,张光君教授提出模拟法庭教学是系统化改造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可行之道,它契合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契合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需要,具有探究性、应用性、逼真性、直观性、全面性、创新性等特点。最后,张光君教授提出了模拟法庭教学范式的优化路径,加强四种课堂的学习,包括课程融入与转化,文化活动的融合,技能实务的锻炼以及互联网模拟法庭。同时还应将评价指标综合化、评价方法多元融合。

第七位发言人为武汉大学法学院项焱教授,她从信息技术角度分享了“信息技术改变法律实务教学的若干思考”。项焱教授首先分析了现阶段的教育变化,尤其是受教育对象的变化。她形容学生是数字原住民。加上教育部的持续推动,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业务的推动,大数据检索和研究在律师业务中十分常见。而在法律实务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前课中课后”全覆盖,以及教学“跨时空、全天候、多终端”实时互动。项焱教授还展示了武汉大学虚拟现实云法学教学系统(1-2期),力求多种手段并行,在信息时代将许多不可能搬进课堂。

在自由讨论阶段,更多的老师提出了各自在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上的看法,提供了许多可探讨的意见。王晨光教授提出,模拟法庭应当成为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渠道,表演化、形式化的模拟法庭活动形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模拟法庭形式应当多样化,包括案件来源,案例撰写,学生参与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数字化、信息化。由于模拟法庭竞赛开展在时间、空间和成本方面的诸多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学生成为活动的受益者。我们应当推动各个学校将模拟法庭作为常规化教学活动,把模拟法庭赛事作为激发教学与学习热情的助力,但并不应该成为模拟法庭活动的唯一形式。其次,我们应当将模拟法庭与司法实践当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了解或注意到在实际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具体技巧。我们还应通过模拟法庭教学让学生注意到案件办理当中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问题,促进研究型人才的成长。同时,在参与教学训练中利用交叉学科知识了解利用学科交叉性办案、判断案件焦点、设计活动形式等技巧。另外,还要注意增强涉外的教学方案,注重谈判技巧的教学,拓宽模拟法庭的教学面,满足国家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最后,还应当注意改善老师教学投入过大、压力过重的现状,改进老师教学评价标准、激发学生模拟法庭课程学习兴趣。

会议结尾,王晨光教授还指出,中国法学会将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案例编写工作纳入法律硕士案例库当中,我们可以借此契机,群策群力,抓紧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案例编写的工作,争取能够将案例集编写完成。


微信图片_20191219140845.jpg